一本書小說閱讀網(wǎng)
當前位置:首頁>歷史>大明魂小說最新章節(jié)(謂我心憂)全文免費閱讀

第十一章 兵分兩路

小說:大明魂作者:謂我心憂時間:2020-12-17 18:07:31

  軍情緊急,江上酣戰(zhàn)的時候,劉肇基已派出了多隊斥候打探消息去了。大軍別過顧江龍的人馬,立刻向不遠處的一座小山巒進發(fā),那是江邊數(shù)里的唯一的屏障之地。走了有半里路程,顧江龍的手下的幾個弟兄急急地追了上來,上官云駐足等待,卻原來是給上官云送禮的。

  這個禮物絕對讓上官云滿意——是一支燧發(fā)短銃,描金槍柄,卷制鋼管、燧石擊發(fā)、彈簧扳機、照門準星,這絕對是這個時代最為先進的武器了,定是出自名匠手中。這是顧江龍自倭人手中奪來的,自己對火器不是很感興趣,但這漆金的玩意兒卻一直當寶貝收著,想到這位頗為投緣的年青弟兄如此通曉火器,便命幾個弟兄快馬送來。上官云自是欣喜,作為一個來自熱兵器時代的軍人,對冷兵器一直找不到感覺,又很難找到一桿像樣的火槍,如今這支正合用。當下謝過,卻又沒有什么東西回送,頗感羞澀。

  ……

  顧江龍?zhí)峁┑囊稽c糧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,這一夜大家吃得飽,睡得也較為安穩(wěn)。但幾位軍中主將卻沒有時間休息了,他們正為南下的方案召開軍議。

  五月的江南當然不涼爽,但這小山中竟也不是太熱。劉肇基等人圍坐在一起,就著灑下來的些微星光只能看清每個人大致的輪廓,但可以想象每個人面上的表情一定都很嚴肅,偶有哪位老兄巴掌輕揚,殺死了一只來犯的飛蟲,才讓人覺出些生活的氣息。

  自揚州突圍以來,眾人且戰(zhàn)且退,累累若喪家之犬,士氣低落,軍情不明,過江前只想著過江,現(xiàn)在過江了,才發(fā)現(xiàn)大家都忽視了一個更大的問題——現(xiàn)在怎么辦?

  這一段歷史上官云并不陌生,他清楚地憶得,正是明日明軍長江防線崩潰,鎮(zhèn)江這一軍事重鎮(zhèn)落入敵手,兩日后弘光帝棄城而逃,五月十四日清軍即兵臨南京城下。但是,眼前的這支微不足道的力量能改變什么,能支起這將傾的大廈嗎?

  軍議時,上官云一直堅持:明軍勢弱,一觸即潰,江南已成危局。但其余眾將,憂慮之余卻普遍懷樂觀思想,認為長江天險難越,且清軍不善水戰(zhàn),渡江談何容易。上官云心中暗嘆,心道這清軍綠營可是進攻江南明軍的主力哪,轉(zhuǎn)念又想,若自己不是已知歷史的走向,只怕會也和他們持相同的意見,那逝去未遠的南宋朝庭不就也存在了好多年么。

  劉肇基雖覺上官云似有些危言聳聽,但鑒于他之前的種種不凡見識,終于還是放棄了直接往鎮(zhèn)江方向開拔的想法而決定直接前往南京勤王,此時揚州大營離鎮(zhèn)江不過四十里地。

  至于揚州老營何去何從,上官云力陳同往南京的隱患,而提出了開往太湖的建議,上官云記憶中,史上所載的太湖英雄吳易吳日生此刻說不定就在太湖經(jīng)營,而太湖的抗清力量也是屢剿不盡的,那廣闊浩淼的水域,無疑會讓怯于水戰(zhàn)的清軍吃盡苦頭。這一點,上官云沒有私毫讓步,眾人也覺得這是比較穩(wěn)妥的辦法,當下議定兵分兩路:劉肇基所部直往南京;史德威、上官云所部護送老營人馬到太湖,安頓后,史德威部再往南京會合,上官云則負責經(jīng)營太湖,并搜集揚州潰散人馬。

  ……

  議完事后,已過夜半,上官云舒展身體便在坐的這塊石頭上睡著了。當他被魯壯搖醒的時候,已是早上開飯的時候了。連忙揉揉惺忪的睡眼,打了個有失將軍風度的哈欠,便接過軍士遞過來的早飯——一塊面疙瘩,里面夾上咸菜葉,掌勺的大廚是逃難出來的號稱“揚州第一勺”的揚州惠仙樓的大廚吳天保,倒也沒能把這野菜烹出什么特別的味兒來。

  收拾停當竟已快至晌午,劉肇基等人這時也得到斥候回報,清軍過江了,鎮(zhèn)江已被重兵圍攻,眼見只有往南京勤王這一條路了,心中暗自欽佩上官云的判斷力。軍情緊急,兩部人馬未多言語,打馬揚鞭,分道而去。

  上官云這一路,倒是風波未起。未見清軍,也未見明軍。但因為婦孺居多,走得的確太慢。史德威急于趕回南京勤王,便要帶所部前往太湖先行準備,讓上官云及大隊人馬隨后趕來。上官云見眼前除了些亂民,倒沒什么兇險,料想清軍正自猛攻軍事重鎮(zhèn),對這些荒山野水還無暇顧及,便也同意了。

  一路上,上官云最為焦心的便是這路人馬的伙食,軍糧已盡,又不能縱兵擾民。只能沿路打著督師的名號乞討,因軍情不明,過州縣則繞道而行,接濟當然跟不上,但這些揚州出來的難民們竟如鐵打一般,這長途跋涉沒有一人掉隊,沒有一人離開。上官云心中甚慰。軍紀嚴明,士氣并未底落,大家對上官云和上官云的突擊營充滿了信心,總覺得這位年青的將軍定會將大家?guī)У焦饷髦?。患難之中,軍民更見漁水情深。

  而利用行軍空隙,上官云按前世的經(jīng)驗,又將揚州老營的人員按戰(zhàn)時體制梳理了一遍:首先選出12歲以上的孩童計一百三十名,組成少年義勇軍。設三營編制,其中一營為揚州女營。選出智勇兼?zhèn)涞暮⑼瘬侮犻L,突擊營選派作戰(zhàn)好手擔任教導員教導戰(zhàn)時常識,同時遴選出難民中秀才生員等擔任文化教員教孩子們識字。

  又從難民中抽出四百多壯丁,組成揚州老營自衛(wèi)軍,負責老營人馬行軍安頓事宜。

  余下人口每百人推選出一名長者,負責內(nèi)部事務。其實不外乎吃食分配、病號護理、夜晚宿營這些瑣事。

  這一體制打破了家庭組成,但行軍隊伍立即變得整嚴起來。辦事效率提高很多,也把突擊營這支正規(guī)軍解放了出來,能夠應對更多突發(fā)事件。

  在這當兒,揚州府知府任民育也帶著數(shù)十口逃出來的難民追了上來,上官云心中大喜,這位歷史上應當是城破后端坐于堂上安然殉節(jié)的官員,因為上官云的到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。上官云立刻把揚州老營的事兒盡托于他,搞民政,實在讓上官云頭疼。國難當頭沒有人會推卸責任,任民育立刻擔起了流民知府的大任。實際上,老營諸事已經(jīng)按上官云的設想運行了起來,人人有事做,人人有奔頭,任民育心中暗贊。

  走走停停,走了兩日才到太湖地界,離太湖尚有八十多里路程,而先遺隊還無消息。

  這天已是五月十五,日上三竿,上官云、任民育、突擊營的幾位主官和老營中有素有威望的錢有源、陳天拔等人正在林中議事。議什么?當然還是吃飯問題。

  “報——”當值的魯壯帶著兩名斥候直奔諸將所在。臉上喜色卻卻是掩飾不住的。“找到了,找到了?!边€未至帳前,魯壯已大喊起來。原來這其中一名乃史德威所部,當下躬身抱拳高聲道:“標下乃史將軍部下,在馬山一帶得遇吳易將軍,監(jiān)軍大人率船八十余船米糧,和五百名護糧兵已駐兵太湖,恭迎諸位將軍共議抗清大計!”

  ……

  吳易,字日生,號惕庵,明南直隸蘇州府吳江縣人。出身官宦之家,先祖兩代人都做過刑部尚書,號稱世尚書。本年正月,他到揚州謁見閣部史可法,受到可法的賞識,把他留在幕府,提授兵部職方司主事,作為監(jiān)軍。不久,吳易奉史可法之命,率船隊到蘇州籌集糧草。上官云開始不知詳情,任民育又為他介紹一番。

  原來,吳易才到江南,清兵已攻陷揚州。一時不知如何處置,卻遇到了史德威部軍,才知可法先生殉國,便決定駐軍太湖迎義師共同抗清。這些任民育當然也是不清楚的,史上正是這位吳易吳日生在太湖興義師抗清,讓清軍防不勝防,聞之頭痛,卻又莫能奈何,卻是了不起的一位謀士,可惜竟亡于一次疏忽之中。

  上官云心情大振,見眾人也是如此。當下傳令趕開拔,諸軍兵及民眾聽說找到糧草,也是群情激昂,行軍速度快了很多。

  ……

  馬山地區(qū)是個半島,其最高峰伸入太湖中,卻也林深草密,因此,吳易、史德威所部近千人馬駐兵于此,倒是隱蔽。五月的太湖水面已有些熱氣,搖撼著泊于水邊的幾十艘糧船。此刻的吳易、史德威等人心情卻是大好,揚州諸殘部能兵合一處,大家都覺得不再孤掌難鳴。今天一早,吳易又命人去吳江老家去尋好友孫兆魁前來共圖大事,吳易深知這位同科舉人兼好友在軍事上得祖父孫履恒真?zhèn)鳎瑸槿速脙嗪罋?,軍事學識是更勝自己一籌。

  馬山人跡罕至,山上卻不知何年有一座無名的破落古亭,亭名“望月”。吳易與史德威等人正在這亭中把酒甚歡,菜肴卻是幾塊干糧餅子。這吳易,面白身瘦,眼睛卻顯得精明能干。吳易舉杯飲盡,注視著史德威便道:“聽德威所言,這上官云確實有過人之能,能在督師大堂上力排眾議,作戰(zhàn)奮不顧身,整編軍隊頻出高招。我抗清義軍中能多有這樣的將才定能匡扶大明成就大業(yè)?!笔返峦犃T也是一陣唏噓,又想到劉肇基所部南下不知近況如何,心中甚是焦急,便想就此別過。

  忽見山下一行人馬走了上來,定目細看,不是上官云等人還能有誰。史德威大喜,對吳日生說:“說曹操,曹操就到了。”兩人連忙迎了上去。

  原來上官云等人得到確實消息后又走了一天的路,這才趕了上來。

  吳易見眼前這人面像憨實,雖滿面征塵,卻依然如一根標桿立在眾人面前,顯得精悍英挺,只是頭發(fā)有些怪異。心知這人定是上官云無疑了,當下緊趕幾步,拱手道:“久聞將軍英名,今日一見真乃人中龍鳳。”上官云也認定此人定是吳易吳日生連忙還禮,正色道:先生為我揚州大軍籌糧,殫精竭慮,解我軍燃眉之急,在下代我揚州軍民拜謝先生了?!毖援叡阋写蠖Y,吳易連忙搶過攙起,道:“將軍折煞日生了?!钡闹袑@位年輕人的恭謙有禮倒是頓生好感,生分之感已消了幾分。大家這才注意到任民育這位官職最高的同僚一直被晾在一邊,連忙招呼寒喧。任民育官場歷練多年,見自己如此遭際心中暗嘆,但國難當頭,他也并未因此太過放在心上。

  史德威見揚州老營人馬已到,哪里能耐得住性子,當下便要別過諸人前往南京,上官云等人想到主力一去全無音信,也很焦慮,當下點頭應許。史德威立即打馬揚鞭,帶著本營人馬向南京開進。

  

手機上閱讀

點擊或掃描下載